川大等联合团队开发具有解旋和检测双功能的新型纳米孔技术
2019年11月8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实验医学科耿佳课题组、逯光文课题组与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张磊课题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河南大学等单位,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ctive DNA unwinding and transport by a membrane-adapted helicase nanopore的文章,构建了基于牛乳头瘤病毒解旋酶E1的全新类型“解旋+检测双功能”纳米孔。
该文利用单分子检测技术、生物物理学和结构生物学方法,从功能和需求进行源头创新,设计了具有解旋功能的蛋白质纳米孔(作者将其命名为helicase nanopore,解旋纳米孔)。该解旋纳米孔为内径1.3纳米左右的蛋白质六聚体,通过将其融合于磷脂双层膜形成解旋纳米孔-平面磷脂膜复合体,实时检测了单链DNA的跨膜转运,并在保持其解旋活性的同时实现了双链核酸解旋步骤的单分子水平实时观测。该研究进一步将解旋纳米孔作为细胞探针与单个活细胞的细胞膜进行融合,构建了外源性仿生通道,实现了跨细胞膜物质投递与提取的实时记录,也为肿瘤成像和药物投递提供了新的方法。
纳米孔基因测序原理概念自1995年提出以来,已发展成为第三代单分子测序的关键技术。目前便携式掌上测序仪在病原体快速检测、临床宏基因组分析方面展示了独特优势。现阶段纳米孔测序技术的传感器构架基于分子马达+高分子膜或磷脂膜上嵌入的蛋白质。分子马达控制核酸的移位和转运速度,纳米孔检测核酸序列引起的信号变化。在此过程中,酶驱动的纳米孔测序会引起核酸转运时的回车、跳车、卡顿,从而限制测序数据单次准确率与一致性,也制约了纳米孔测序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在该论文报导中,作者巧妙的利用了BPV E1解旋酶的酶活性,以及其六聚体的孔状蛋白结构,构建了解旋纳米孔,利用单个蛋白质纳米孔实现了核酸解旋+检测功能二合一,简化了当前酶驱动蛋白质纳米孔测序体系的核心传感器,有助于新型基因测序和检测系统的开发。
该成果实现了我国纳米孔技术关键领域的原始创新,为发展新型纳米孔测序系统、细胞传感和分子诊疗技术提供了有力工具。
背景
现代精准医学、基因组学和分子诊断对基因测序技术提出了新型、快速、便捷的需求。第三代测序技术的代表纳米孔单分子测序具有长度长、免扩增、低成本和实时读取等独特优势。然而,当前我国纳米孔测序技术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创新、高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孔传感器仍亟待开发。
文章来源: BioArt
相关新闻推荐
-
首种新冠病毒家用检测试剂盒获FDA批准:14岁以上可用,30分钟内出结果
-
自动化检查在新冠疫苗生产中发挥关键作用
-
博铭维智能科技发布行业首款无线高清管网潜望镜等产品
-
深度学习可以自动检测精密仪器和产的表面缺陷
-
MicroWire传感器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
-
INFICON推出突破性的EV电池测试仪,可发现泄漏
-
康耐视推出检测传感器新品:3D-A1000 可识别运动中的物体
-
Reed Instruments推出REED R2160热像仪,可以检测-10至400°C之间的温度
-
X-SCAN ME系列新品被推出,将开创高端工业X射线成像的新纪元
-
华为进军光学检测行业,入股中科飞测
-
血液学检测诊断仪器研发商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指真生物是谁?
-
天津确诊病例孙女幼儿园环境样本阳性,瞰海轩小区疫情怎么样了?
-
研究人员新推出k-最近邻(kNN)分类法,可快速进行恶意软件检测!
-
中国暂停部分国家人员入境,欧洲第二波疫情升级
-
爱丁堡科学实验室使用最先进的自动化机器人来测试水质
-
国内疫情速递:河南濮阳现1位无症状感染者 新疆新增确诊病例23例
-
多功能可穿戴微流体装置 测试人的情感压力
-
新疆喀什无症状感染者升至164例,从喀什离开的人都流向了哪里?
-
专家:新疆喀什疫情或与气温下降有关 已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
冰箱中的冰块检测系统
-
基因检测新技术!马赛等开发单细胞测序新技术测定染色质潜力
-
世卫警告北半球将进入抗疫艰难时刻,全球累计确诊逾4241万例
-
萨博海眼豹水下机器人助力水下管道的精确检查
-
奥泰生物科创板首发过会:主营体外诊断试剂 拟募资3.98亿升级扩产
-
中国成功抗疫经验不仅仅是封锁,欧洲忽略了更重要的措施
-
ASH推出下一代高清数码显微镜:Inspex 3
-
大阪大学利用声发射分析技术 对二极管裂纹进行早期检测
-
开普检测十项新品达国际水平,将投放到检测设备市场
-
荷兰开发两种新冠病毒检测方法:LAMP检测和呼吸检测 最快一分钟出结果
-
青岛12例确诊多数是结核病人,1例危重型病例
还没有人评论哦,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