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光伏龙头合体 182组件打造度电成本最低点
11月12日,由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隆基绿能联合举办的“回归客户价值,打造更优度电成本”的182组件与系统技术论坛在上海成功召开。本次论坛邀请了逆变器企业、支架企业、电力设计院、EPC企业及第三方认证机构就182组件的设计理念、生产成本、产业配套、系统应用以及产品认证等做了全方位的分析。
随着光伏全面平价时代的到来,以大尺寸构建的高功率组件在降低度电成本方面的能力已经被行业所认可,但尺寸增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纪振双提醒行业,“尺寸增大固然带来组件功率的提升,但同时也要注意产业链配套与系统安全性匹配的问题,尤其是电学参数方面应该设立一个约束条件,守住安全与可靠性的底线。当前组件技术仍处于快速更迭期,渐进式调整之下的序列化和标准化可能更有利于行业发展。”
“组件尺寸增加需要考虑诸多影响因素,从组件电路设计、零部件配套设计、可靠性再到制程能力、包装运输、系统设计以及后期运维等等不一而足”,德国TUV莱茵副总裁邹驰骋从认证的角度建议,光伏企业应在尺寸与安全之间寻求一个最优解。
安全与可靠是光伏企业对于所有产品的基本诉求,那么如何在底线之内寻求度电成本最低的产品?隆基乐叶高级产品经理李绍唐表示,“行业早在2018年就考虑过增加组件尺寸提高功率的思路,但组件尺寸与功率却并非越大越好,需要综合考虑生产制造、组件运输、可靠性以及人工安装等各种边界条件。而182组件基本完美匹配了现有产业链规格及电学系统,同时,在度电成本方面,182组件由于更低的系统成本、更优的发电能力与可靠性优于210组件。182组件对于平坦地形的大型地面电站是最优的组件选择。”
实际上,大尺寸组件带来的降本已经被行业所认可。晶科能源全球产品高级经理于瀚博道,“通过降低线损和内部损耗来提高电站发电量是降本的方式之一,182组件较55P版型的210组件来说,可以降低0.21%的线损和2%的内部损耗,而这部分成本可能要用超过0.1元/瓦的EPC成本去弥补。在BOS成本方面,182较210组件可带来约2.6分/瓦左右的节省。通过不同维度对比度电成本、BOS成本以及IRR,182产品均是最优选择。”
此外,在生产制造方面,得益于182产品配套的成熟,日前组件已经逐步进入量产阶段。“182拉晶与158产品成晶率基本持平,后续还有一定提升空间,切片环节良率虽略低但很快将与158硅片达到持平状态,电池效率通过各环节优化工艺可以提升至23.1%。目前组件量产效率已达到21%以上,运输方面与158/166产品相比较,每个集装箱可以多装10%~20%瓦左右”,晶澳高级副总裁助理资深产品技术专家王梦松强调,更重要的是,182产品在拉晶、切片、电池、组件方面每道工序都有多个合格的供应商。预计2021年可供应182产品的拉晶、玻璃、胶膜产能“都在50%以上,拉晶占比更是高达91.7%。
在逆变器的适配问题上,逆变器龙头企业华为与阳光新能源均表示相关产品可以全面匹配182组件。华为全球解决方案总监甘斌斌认为,“大功率组件确实带来了逆变器MPPT最大电流与组件工作电流匹配的问题,除此外,隐裂、热斑、二极管可靠性风险也有所增大。但华为的产品完全可以做到全面匹配各型号组件,依托AI BOOST的智能算法和诊断有效助力组件降本增效。”
阳光新能源副总裁张彦虎介绍道,“组件电流增加将增加低压直流线缆线径,从而推高线缆成本。同时,组件电流变化过大也将影响组串逆变器及汇流箱的适用性,集中式逆变器则可灵活适配各种版型组件,直流汇流箱方面可适配182组件,210大电流组件也有适配机型。张彦虎作为电站集成商的代表,呼吁行业组件尺寸统一、提高系统的兼容性,下一步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电池、组件效率上,共迎光伏平价时代。”
在支架方面,NEXTracker资深产品总监郭至凯介绍,“跟踪支架随着组件产品迭代迎接了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对于如今的182组件而言,1P/NX Horizon与2P/NX Gemini产品已经全面兼容72片版型组件,通过优化78片版型组件还能进一步降低成本,组件载荷值也经过了确认,可以覆盖100%的项目需求。在可靠性方面,已经通过了新风洞测试,即使是最大的组件尺寸也能确保其在跟踪器上的稳定性。”
光伏行业各产业链协同作战将会大大加快182组件的应用速度,但如何充分发挥其降本增效的能力,仍需设计院的专业人士给出指导性意见。对此,中国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新能源工程院党委书记黄春林认为,“随着容配比限制的放开,组件的功率增加允许更少的组串输入同样可以达到预期容配比,182-585w组件在14串输入时容配比就已经达到1.1以上,如果采用Y型端子,可以进一步提升容配比。但更大电流组件,由于高电流适配问题,对于现有逆变器产品,仅可以采用单路MPPT接一串组件的形式,来避免高电流下的损失,容配比最多只能做到0.9X。另外,更大电流的组件意味着更多的线损或线缆投资成本的增加,而过大尺寸的组件也将增加支架的承受能力,182组件与支架的匹配性则相对较高。”
2021年上述三家组件企业的182产能合计将达到54GW,这也给市场供应提供了信心。可以预见的是,在晶澳、晶科、隆基的强强联合下,随着生产端渐入佳境,182组件将在2021年的光伏市场中斩获佳绩,助力行业实现全面平价。
文章来源: 光伏头条
相关新闻推荐
-
六大光伏巨头联名上书 恳请国家解决光伏玻璃短缺问题
-
182 VS 210 孰强孰弱:能适合市场、能价值最大化的就是最好的
-
超越反激光可以实现远程无线电力传输
-
太阳燃料是未来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之一
-
钧石能源10GW异质结电池片项目落户舟山
-
新型钳位正向逆变器,适用于输入电压变化较大的光伏电力系统!
-
通威天合联手“一体化” 光伏行业要变天了吗?
-
聚光光伏热系统性能的改进,提高热效率和电效率
-
研究发现,机械研磨工艺会影响三维和二维钙钛矿晶体的性能!
-
光伏玻璃一飞冲天:却为何有的疯狂扩产,有的降价卖身
-
2020年第七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公布
-
新研发的CaF2减反射薄膜,可用于优化太阳能组件的电性能!
-
隆基股价创近两月新低 年度金股的天花板到了吗?
-
高纯晶硅再添4万吨产能:行业及时雨,通威40亿建新厂
-
搭载新型红外热像仪的无人机,可以实时检测光伏电站的热缺陷问题!
-
国际能源署表示全球可再生能源容量将在2020年增长
-
Sunrun公司的业绩报告表明第三季度太阳能安装量激增40%
-
光伏组件龙头晶澳科技董事长被调查 或与国家能源局刘宝华有牵连
-
航天科技集团与杜邦签约 深入开展光伏技术合作
-
一线组件厂却突然加价,下游部分组件厂商已停产
-
拉丁美洲太阳能发电市场的发展前景如何?
-
研究表明浮动式太阳能发电阵列采用水冷可以提高发电量
-
非洲一数据中心将由太阳能光伏系统供电
-
赛伍技术拟募资7亿 用于年产25500万平方米太阳能封装胶膜项目
-
天合光能百亿大单砸向上机数控 单晶硅片龙头效应愈加明显
-
最高指示!持续增强电力装备、新能源等全产业链优势
-
天合光能“至尊小金刚”组件正式亮相 低电流适配无压力
-
光伏玻璃供需严重失衡 却为何被认定为产能过剩行业?
-
光伏玻璃 “一片难求” 四季度供应将更加紧张
-
受生物启发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还没有人评论哦,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