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科学家利用规模化量子模拟器求解施温格方程
11月19日,《自然》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和苑震生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在71个格点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中求解施温格方程。这一成果成功利用规模化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方法求解了复杂物理问题。
规范场理论描述基本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和湮灭过程,可以用晶格中超冷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排布模式来模拟。石千惠、梁琰制图
据悉,研究团队同德国、意大利科学家合作,开发了专用的量子计算机——71个格点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拟器,通过精确调控成功模拟量子电动力学方程施温格模型,操控束缚在其中的超冷原子,首次模拟了规范场与物质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观测到了局域规范不变量,并首次使用微观量子调控手段在量子多体系统中验证了描述电荷与电场关系的高斯定理。
《自然》审稿人评价称:“这是量子模拟方法研究晶格规范场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将受到多个学科领域的关注,从基本粒子、晶格规范场和量子信息方面的理论学家,到原子分子光学、固态物理领域的实验物理学家。”“迈出了模拟晶格规范场理论的真正一步:从实现量子模拟器的模块到对特定模型的完全模拟。”
规范场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根基,如描述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标准模型等都是满足特定群对称性的规范场理论。但是,各种规范场方程求解的计算复杂度之高,对超级计算机提出挑战,量子计算机被寄予厚望。于是,专用量子计算机——量子模拟器应运而生。但目前国际上对规范场模型的初步量子模拟研究,要么体系太小,仅有2~4个粒子,不具备局域规范不变性;要么无法同时产生规范场和物质场,更不能研究这两种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因此,此前的研究都无法观测规范场理论最基本的特性——局域规范不变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开发了独特的自旋依赖超晶格、显微镜吸收成像、粒子数分辨探测等量子调控和测量技术,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中首先实现了对Z2规范对称性的规范场模型单元哈密顿量的研究,相关成果2017年发表于《自然—物理》。今年6月,他们又提出并实现了光晶格中原子的深度制冷,解决了量子模拟器温度过高、缺陷过多的问题,实验制备了近百个原子级别的规模化量子模拟器,成果发表于《科学》。此次最新成果又在使用规模化量子模拟器求解复杂物理问题的道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未来,该团队将进一步使用量子模拟的方法研究具有其他群对称性的、更高空间维度的规范场模型,并可推广到远离平衡态的规范场系统,以及研究真空衰变、与拓扑角度相关的动力学过程等重要物理难题。
文章来源: 中国科学报
相关新闻推荐
-
量子算法新突破 激发电子领域全新研究方向
-
新的电路压缩技术,能提前数年产出量子计算机
-
科学家合成了“明亮”的量子比特,向量子领域迈进了一大步
-
科学家揭开了白色石墨烯缺陷背后的化学结构
-
原子的新自旋让科学家们更近距离地观察量子的奇异性
-
光子连接实现纠缠较大的远处物体,助力超精确感测和量子通信的开发
-
一个受量子启发的视频情绪分析框架
-
什么是后量子密码术?
-
光子初创公司点亮了计算机和密码学的未来
-
超导技术或将用于制造量子受限的激光器
-
光也能被存储和传输!科学家成功将量子存储器中的光传输了1.2毫米
-
东芝与英国工厂启动全球量子密钥分发QKD业务
-
物理学家简化了爱因斯坦—洛夫洛克方程中关于黑洞的理论
-
F119流量计功能独特:精确计算可输出
-
QED推出下一代气体检测仪:非常适合处理可疑气体泄漏的检测
-
耐用型时钟振荡器可测量的温度从-40至+ 105°C
-
基于PDMS的微型设备,可用于捕获MicroRNA生物标志物!
-
印度探测火星都成功了,为什么天问一号的挑战还是很大?
-
新型高频宽带干涉仪,可用来精准预判雷击的时间和位置!
-
可调波长皮秒激光器面世,可提供210至2300 nm的波长
-
尼康计量学宣布与爱尔兰的NSI建立关于显微镜的合作
-
运用超声波给钢筋混泥土板进行无损验伤!
-
罗德与施瓦茨携手VIAVI,扩大5G NR测试范围
-
搭载空间光调制器的多焦点显微镜,空间分辨率增强了近1.5倍!
-
国仪量子发布电子顺磁共振谱仪,可测量物质的微观结构
-
传感器专家发明了迷你温度计,方便了很多设备的使用
-
科学家研发了一种自主动态适应性系统,可用于监控太阳模拟器!
-
新型荧光显微镜,可对单个癌细胞进行纵向跟踪!
-
利用噪声测绘技术进行工业噪声监测,预防和保护工人的听力健康!
-
AI提升Artec 3D手持式扫描仪的功能,可以捕获高清的精细边缘
还没有人评论哦,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