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纺织业之怪现状:订单量井喷 人力成本占比飙升超50%
最新数据显示,前10月中国出口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增长34.8%,在这背后,包括印度在内的纺织品订单转移国内,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已经过去的金九银十,印度订单的回流确实给纺织业带来了一波暖流,在这波暖流的背后,有的企业大捞了一笔,而有的企业却更为雪上加霜。
不少纺企老板抱怨,因为缺工人,导致产能未能达到满负荷效果,影响订单交付。另一家生产厂家的负责人也表示工厂于近期才开始机器满开,上月因为工人问题,一个工厂只维持8成的开工,主要原因还是技术工人的缺失。
订单暴涨的同时,用工荒再次出现
这说明了二个事实:1、抢面料已经结束了;2、用工荒问题又来了!其实早在10月行情猛然好转之际,“用工荒”问题就开始进入纺织人士的视野。
10月行情突然爆发,随之而来带动了尼丝纺、春亚纺、涤塔夫为主流的秋冬羽绒服、棉服面料的订单激增,一时间市场也出现了缺货、排队等货的现象,纺织老板迎来一年中行情最好的“蜜月期”,适销产品库存急速下降,个别坯布价格也水涨船高。
行情暴涨让生产企业一改往日减产、轮休的作风,开始满负荷生产。纺织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工人来操作,可是由于前三季度行情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不少纺织老板为了削减开支,不得已执行减产放假、工资打折的操作,从而导致了工人的流失。
人力成本大幅上升
纺织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优势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国,但从2012年开始,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工成本逐年提高。调查显示,东南沿海地区纺织厂工人工资集中在5000-10000元,中西部地区工人工资大致在3000-6000元左右。
“5年前公司的人工成本仅占20%,现在达到了60%。”江苏励强纺织品有限公司老板吴志祥表示。此外,员工不稳定,流动加速产生额外的费用等,也是该公司面对的难题。
他认为,之所以会上涨这么多,一方面是由于通货膨胀带来的生活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是劳动人口的下降,“比如说我们纺织行业,工作内容很辛苦,80后基本慢慢退下,90后不想做,00后就别想了”。
调查发现,尽管企业老板认为纺织服装业整体薪水已经不低,但是员工对此并不觉得很满意。
梁伟(化名)从事纺织行业17年,在福建工作过9年多,在江苏待过3年,之后在广州和汕头2年,做过挡车、管理和机修,目前在浙江做织布类的工作,负责掌控2台机器。工作忙的时候,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早晚轮班制,假期少,压力不小。
他表示,最初的工资只有4000多元,现在按月算,有9000多元,“一般工人看2台机器,基本工资都是7500元,但技术好的工人能2个人看6台机器,多出7500元,老板会适量给这2人加工资。”尽管领到手的工资越来越多,但梁伟表示,“我做了这么多年,觉得工资没上去。工资上涨的同时,物价也在涨。”
邓健(化名)也有类似的感受,他从事纺织行业11年,目前在福建的纺织厂当落砂工,工资按计件算,保底1800元,做一两个月是6000元以上,“在纺织行业工作,工资比较稳定,只要上班就不愁没钱花,养家没问题。”
不过,他补充道,“工资虽然涨了,但物价也涨,挣得多花得也多。”
上涨的不仅仅是人力成本,还有原材料的成本。陈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前公司的人工成本大概在30%左右,物料成本为30%,现在人工成本超过50%,甚至达到60%,物料成本也在40%,所以现在的利润点能达到5%都很难,量比较大的还可以赚钱,提价也就难以避免。
人工成本不断提升,产品价格却提不上去,利润空间被压缩,导致纺织企业面临压力,目前来看国外转移的纺织订单能留存一些时日,但想长期留存困难重重。
纺织业升级转型痛点
人力成本高企,尤其是东部企业人力成本较高,这使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出现两个趋势,一个是从东部向中西部迁移,一个是从我国向东南亚和印度等地迁移。
此前以纺织业为主要行业之一的东部城市,很多城市的纺织产业在当地工业的占比都出现下滑。
比如,浙江湖州201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82.4亿元,纺织业51.6亿元;但到2019,当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4916.9亿元,纺织业只有24.1亿元。在浙江绍兴市,纺织业为当地四大传统产业之一,但是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在纺织服装的多个子品种上出现下滑,比如2015年布的总产量为47.74亿米,到2019年布的产量为13.37亿米。
造成此类结果的原因在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受困于资金和成本压力,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招聘到较高层次的技术人才。一般来说,工厂可以招到工人,但无法招到有经验的师傅。同时,一些熟练工人认为,纺织服装行业较累,并不打算一直干下去。事实上,缺少高技术工人是整个纺织服装业乃至制造业的困境。
市场对具有技术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劳动者的用人需求均大于供给,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能人员用人需求缺口较大;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市场中对普工和具有一定技术等级的劳动者需求有所增长。从需求侧看,41.4%的市场用人需求对技术等级或职称有明确要求。
另外一方面是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高端产品市场的成熟度还不高。广州灿萍服装有限公司的老板陈欢坦白,一般中小企业很难生产出高精端自动化制造的产品,主要卡在国内高端产品消费人群不够庞大,高端产品市场尚未成熟,“我们也没办法做出高品质产品,这个需要整个市场的推动。”
且机器更新换代特别快,一台机器的成本比较高,如果推进自动化,在原来工人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力能上升10%-20%,利润点可以维持在10%左右。但如果使用老机器,则达不到上述效果。
目前来看,从国外转移的纺织服装订单可以“解一时之渴”,国内纺织服装业的长期发展,仍然要在高成本和高质量之间反复平衡,缓慢前行。
面对已经到来的11月市场,我们除了要把握住目前手上的市场份额以外,还要抓住时机、不断创新突破。
文章来源: 纺织服装商讯
相关新闻推荐
-
服装产业将大洗牌 云端“展会”盛行,数字化将成主流
-
英国潮牌superdry刚宣布退出中国又被告上法庭 艰难的2020年
-
女装品牌艾格破产:曾开店3000家,如今数十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
-
可嵌入衣物和软体机器人的传感器 将有利于帕金森病情诊断
-
人工智能改变了时尚产业,搭载AI技术的时尚应用创造购物新体验
-
加拿大鹅在华销售额暴涨30% 今年业绩全看中国了
-
H&M推出“Looop”服装回收系统 旧衣回收变新衣
-
九牧王男裤全球销量领先 股价涨停“迎新品”
-
抽查681款服装不合格:甲醛、致癌物超标,众多知名品牌上榜
-
维密母公司第三季度扭亏为盈 业绩创历史新高
-
监控健康,预防疾病,快对你的衣服下手吧!
-
数码印花遭遇有史以来最大危机!已成最便宜的印花
-
红蜻蜓“双11”GMV突破8亿 打造数字化商业系统
-
2020年中国纺织品行业现状与趋势分析
-
李宁携手阅文引爆国潮服饰 打造LNG高端潮流品牌
-
爱马仕要建史上最大鳄鱼养殖厂 制成手袋和鞋子等奢侈品
-
鞋王百丽双11夺冠 退市十年为何能扛过鞋业寒冬?
-
靠“买”走出来的双面人生 贵人鸟做错了什么?
-
中国加入全球最大自贸区 超九成商品零关税
-
河北一珍珠棉厂发生爆炸:已致3死1伤,周边房屋窗户都被震碎
-
纺企 “淘金队”在新疆遭遇“五大风暴”,这些地方的优势将成下一个金矿
-
意大利纺机制造商协会启动数字化认证 跟客户轻松匹配
-
中国最大汉服生产基地借双十一冲量 打造淘宝产业集群
-
恒力集团投资220亿 欲打造纺织新材料产业园
-
新开发的网络协作模型,让制造商提前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
可充电式加热羽绒服亮相进博会 系亚太市场首秀
-
ASTM即将出台首个布料口罩相关标准
-
锐步将以97亿美元被出售 阿迪达斯也抗不过这个寒冬了
-
Supreme 被收购了!北面母公司21亿美金天价收购
-
欧洲圣诞节要取消了?染厂坯布订单紧急叫停
还没有人评论哦,抢沙发吧~